曾清華一行來巴調研 深挖紅色文化 賡續紅色血脈 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
7月6日至8日,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、省政協原副主席曾清華一行來巴調研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。
曾清華一行先后調研了恩陽紅色古鎮、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、巴州區奇章中學、興文鎮中心小學校等地,向相關人員詳細了解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光榮歷史,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,了解學校的辦學歷史、學校紅色文化傳承和利用等情況。
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、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,25048名紅軍烈士長眠于此。在講解員的帶領下,曾清華一行緩步來到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紀念碑前,整齊列隊,肅立默哀,向紅軍烈士敬獻花籃,行三鞠躬禮,表達對先烈們深切的哀思。隨后,瞻仰了紅軍烈士集墓區、無名烈士紀念園和英烈墻,認真聆聽黨校老師講授微黨課,并參觀了川陜蘇區紀念館,重溫革命先烈在川陜蘇區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。
曾清華指出,巴中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,紅色文物遺跡眾多、紅色文化底蘊厚重,一張張照片、一件件文物,見證著巴中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。紅色基因是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、最強大的精神力量,是戰勝一切困難、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。希望巴中要本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,扎實做好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管理和提升,用實際行動告慰革命先烈。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和人文底蘊,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,進一步發揚紅軍精神、繼承光榮傳統、堅定理想信念,把紅色文化傳承好、發揚好,全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,讓廣大青少年從紅色傳統、紅色文化、紅色基因中汲取充足的營養、前行的力量,爭做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,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。
省關工委宣講團副團長、省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李尚志,省質監局原副巡視員胡麗慶參加調研。市關工委執行主任熊光林,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長云、谷繼禮等陪同調研。(記者 李建軍)
相關標簽: